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渗透率达到36.2%,汽车出口持续贡献显著。根据乘联会公众号数据,10月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达到88.3万辆,同比增长30.1%,环比增长5.7%;零售销量达到76.7万辆,同比增长37.5%,环比增长2.7%。在渗透率方面,10月新能源乘用车的厂商批发渗透率为36.2%,零售渗透率为37.8%,较2022年10月30.9%和30.2%的渗透率分别提升5.3和7.6个百分点。在品牌结构方面,10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批发渗透率51%,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3.6%,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4%。在出口方面,10月总体汽车出口延续2022年末以来的强势增长特征,其中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9.1万辆,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9%,其中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28.6%,1-10月乘用车出口307万辆,同比增长66%。我们认为全球乘用车市场正处于电动智能化加速渗透阶段,国内自主品牌主机厂及产业链在电动智能领域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有望维持亮眼表现并贡献增量。
首先,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政策的实施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提高了消费者购买意愿。此外,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逐渐提高,充电时间缩短,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更加便捷。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其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渗透率反映了消费者对环保和节能的重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环保和节能。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了市场渗透率的提高。
再次,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长表明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品质、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此外,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环保和节能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逐渐增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自主品牌、豪华车和主流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差异反映了不同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价格、性能、续航里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渗透率。而豪华车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虽然在品质、技术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但由于价格较高,导致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则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随着政策扶持、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机遇。